胡集小学2016年度十件大事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3日
点击数:
次
字体:小 大
1.胡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凸显成效
胡集小学自2005年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以来,十多年来坚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兄弟学校的广泛赞誉。学校组织编印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获县优秀校本教材、编写心理健康微视频年年获县级奖、承担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圆满结题,多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全国交流,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迈上新的台阶。学校目前系海安县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2016年被评为“南通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使得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推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小班化研究成效渐成,领衔联盟体共同发展
2016年5月31日,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进程,切实开展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小班化教育教学理念共同促进共同体学校小班化教学的进程,进一步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水平,海安县海安镇胡集小学作为县小班化研究的领衔学校在海安县仁桥小学举办了全县11所小班化研究管理创新论坛会。会上吴国清校长主持了此次论坛会,并作了关于学校管理创新的精彩发言,曹林等老师做了小班化管理专题报告,此次活动为新课程改革逐步探索适合实际的“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总结具体操作方法与经验,为全面实施“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借鉴。
3.社团活动遍地开花,环保社团喜获佳绩
胡集小学重视社团建设,2016度学校成立了文学类、体育类、科技类、艺术类等20多个社团。学生在自主创新的社团活动中探索、求知、创新。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喜人成绩。由师生自发组织成立的“胡集小学红领巾环保社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保护环境、志愿服务的精神和劲头热情高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红领巾环保社团”。
4.筑牢思想防线 铸就魅力师魂
胡集小学注重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 2016年度先后于开展了“平凡师爱,魅力师魂”师德师风演讲比赛,5.10思廉日活动, “算好廉政账”专题教育月活动,八项集中整治活动。通过演讲、征文、自查、互评等形式谈理想、剖心理、查行动,有力促进了良好师德形象建设,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5.胡集小学开展校车事故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校车的安全管理,提高师生的公共交通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12月7日上午8时,高新区胡集小学开展了校车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本次活动是对学生交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一次检验,提高了师生应对校车事故的能力,活动过程规范有序,达到预期目标。
6.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为实现学校体育设施资源社会共享,满足广大群众健身需求,以省、市有关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为指导,胡集小学户外体育场地设施及体育馆于暑期开始对社区居民进行免费开放。
专职管理人员每天在开放之前做好开放场馆的准备工作,认真检查排除隐患,同时对入校健身人员进行科学的指导,此举大大缓解了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压力,收到社区领导和居民高度赞扬。
7.诗意童年 书香家庭
“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成就每一个”——这是我们胡集小学的办学目标。为学生搭建展示表现的舞台,为家长提供学习交流的园地,2016年胡集小学举行了“诗意童年 书香家庭”展示活动;“放飞童心欢庆六一”艺术节活动;“绿色流淌心田 书香浸润童年”读书交流会;家庭教育讲座——家庭学法等活动,极大地加强了家校联系,提高了广大家长的家教意识。学校被评为2015-2016年度海安县“示范”家长学校。
8.合作研讨 共同提高
2016年12月1日,海安县第九期骨干教师研修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胡集小学举行。县骨干教师研修班、胡集小学的六位老师展示了6节精彩纷呈的研讨课。研讨课后,按学科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组进行了沙龙研讨活动,县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领导对与会老师进行了点评、指导,并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好的建议与要求。此次活动加强了研修班与学校之间的教研合作,达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预期目标。
9.海安邮政携手《课堂内外》公益讲座走进胡集小学
金秋十月,海安邮政携手《课堂内外》来到海安镇胡集小学,分低、高年级举办了两场精彩纷呈的公益讲座,给全体师生带来一场知识盛宴。《课堂内外》主编知心姐姐分别就“提高习作的三法宝”和“如何选择阅读课外书籍”给孩子们作了辅导,在大量趣味横生的实例和互动中,孩子们兴趣高昂,在欢笑中接受了方法,提高了能力。
10.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为了密切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广泛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开展,4月21日,海安镇胡集小学召开了2016年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
家长委员会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家庭与学校互动的纽带。这一平台可以使家长们更好地行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可以促进学校在依法治校的轨道上健康平稳的发展。
用户登录